腹泻
简介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腹泻通畅表现为大便呈稀薄或者液体状,每次排便次数超过3次,或每天粪便的总量大于200g,其中粪便的水含量为80以上,一般所说的腹泻为急性腹泻,也有超过两个月以上的为慢性腹泻,这种慢性腹泻预示着体内某种器质性疾病的产生,需要引起注意。
是什么原因
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引起他们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急性腹泻原因(1)细菌、病毒感染
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感染了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和呕吐发热的症状。
(2)生冷食物
喜欢饮用生冷饮料或寒凉性的瓜果食物,刺激了肠胃的蠕动,引发腹泻。
(3)食物中毒
食用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者食用了某些有毒物质引发的腹泻、腹痛或发热呕吐现象。
(4)着凉
晚上吹了空调或风扇导致腹部受凉,引起腹泻。
慢性腹泻原因(1)肠道感染疾病,比如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疾病、肠结核、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比如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憩室炎、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直肠癌,比如结肠腺瘤病(息肉)、小肠恶性淋巴瘤、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4)小肠吸收不良,比如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做哪些检查
自查大便次数每天3次以上,且粪便糖稀,有大便失禁的感觉。
1、粪便若为灰白色,可能是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胆道梗阻使得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若为黑色(没有进食血制品和黑色食物、药物前提下),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为红色则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淡黄色则提示脂肪消化不良。
2、有柏油样腥臭味的粪便常提示痢疾、恶臭则为蛋白质消化不良以及肠道有害菌多。
3、多泡沫、酸臭味一般多为糖消化不良。
4、有时,大便中还能直接看到寄生虫或者虫卵。注意:具体的情况还是应该去医院进行正规的医学检查。
医学检查1、常规化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了解有没有贫血、白细胞增多、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2、小肠吸收功能检查,包括粪脂鉴定、D-木糖吸收实验、维生素B12吸收实验、胰功能试验、呼气试验;
3、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检查,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胰腺癌等尤有价值;
4、B型超声扫描;
5、X线检查X线钡餐、钡灌肠检查和腹部平片检查,可显示运动功能状态、胃肠道病变、胆石、胰腺钙化或淋巴结钙化。
6、血清及尿中胃肠道激素与化学物质测定;
7、内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吃什么好
适宜吃的食物宜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可将主食米饭改为面条或粥;宜多喝水,可适量喝些淡盐水,补充钾、钠。
不宜吃的食物腹泻不宜吃粗粮,玉米、红薯、小麦、高粱都是难消化的食物,腹泻的时候吃会加重肠胃负担,不利于病情;不宜吃膳食纤维丰富多渣的食物,比如芹菜、竹笋、菠菜、香菇、南瓜等等;不宜吃寒凉性水果,比如西瓜、火龙果、梨子等等;不宜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本身就是导致腹泻的诱因之一,腹泻时食用会加重病情。
如何预防
讲究食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贝壳、螺丝、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注意饮用水卫生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注意手的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注意饮食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
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劳累,预防感冒和中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清洁环境灭蝇、灭蟑,避免污染食物。
避免传染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
治疗方法
本文仅作学习参考用,不作为治疗指导,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般治疗(1)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失衡。酌情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
(2)黏膜保护剂 双八面体蒙脱石、硫糖铝等。
(3)微生态制剂 如双歧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
(4)止泻剂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止泻剂。
(5)其他: 654-2、溴丙胺太林、阿托品等具解痉作用,但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严重炎症性肠病患者慎用。
推拿治疗1.寒湿泻
(1)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2)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3) 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2.湿热泻
(1)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2)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3) 方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利肠府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3.伤食泻
(1)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2) 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揉龟尾。
(3) 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府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4.脾虚泻
(1)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2)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3) 方义: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
偏方(1)生姜敷肚脐法
鲜姜剁成碎末,用麝香膏布或伤筋止疼药膏贴于肚脐处,数小时后可见水分从脐内排出,此法专治腹痛、腹泻。
(2)茶叶大蒜
将大蒜切碎,加入一汤勺茶叶,加水煎熬,水沸腾后再煮两分钟,少冷后趁热服下,两三次即可止泻。
(3)烧酒杨梅
选饱满杨梅数十颗,洗净,泡在白酒密封,数日后食用,浸泡时间越久越好,每次喝一小杯酒两颗杨梅,对恶心、腹泻、头痛、中暑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