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简介
中耳炎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尤其好发于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病因
1.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容易并发中耳炎。
2.用力擤鼻不当,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游泳时不适当地使咽鼓管扩张有可能使细菌进入中耳、鼓膜外伤,使病菌从外耳道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5.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6.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
7.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鼻咽部填塞物时间过长等,均可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咽口的开放。
做哪些检查
1.鼓膜检查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
3.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并发症
1.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2.迷路炎,如果炎症向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3.颅内则包括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不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会有生命危险。
4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中药治疗红棉散,麝香、枯矾、干胭脂、炉甘石、片脑等名贵地道药材。
其他治疗①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②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吃什么好
适宜食用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黄瓜,苦瓜等,像鲤鱼,银鱼,大黄鱼,泥鳅等。
不宜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及热性补药如人参,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何预防
1.积极防治感冒。
2.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
3.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
4.游泳时一定要用嘴巴吸气,用鼻子出气,不要让水进入鼻咽部,跳水时利用外耳与水面接触,双手应先入水,游泳时需要睁眼,以此保护耳朵,减少中耳炎的发病率。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5.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6.预防急性传染:一般急性传染是会引起中耳炎的,包括脑膜炎、中毒性菌痢、肺炎、流感等,细菌进入鼻咽部或通过血液引起的感染病,都会引起中耳炎,因此需要及时治疗这些感染病,增强抵抗力,减少引起中耳炎的机率。
7.预防邻近器官:对于中耳邻近的器官也要做到预防,鼻咽部是需要保护的,如果这些器官发生了病变,例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都会并发中耳炎。
症状
中耳炎主要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一)化脓性中耳炎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可有发热、呕吐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听力下降,耳痛,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耳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