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打折就心动
编辑小严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除了年轻有活力惹人注意外,她几乎每天都有快递收也让单位的同事们为之侧目。“都很便宜的。”如果你问她,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她会觉得很委屈,在她看来,除了价格本来就很便宜外,还能给家里里里外外增些添置不是挺好的嘛!这不,眼看就“双11”了,小严已经在不同的购物网站持续关注了好长时间。
商家把我们练成了巴甫洛夫的狗我们的“双11”购物狂们等待“双11”零点的钟声响起,就像短跑运动员聚精会神等待发令枪声一样,然后就是疯狂的下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章鱼表示,其实我们买的东西大都不是那么便宜,买的就是快感,买的是一种气氛,买的是大家在茶余饭后的话题,买的是自以为占了便宜。
可能我们曾经真的买到过一两件超值的东西,再跟朋友和同事的不断吹嘘中,一遍一遍就强化了我们的这种知觉。说到这种知觉,不得不先给大家讲讲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与他的狗:巴甫洛夫每次给他的狗送食物前都要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只要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了。
漫天的“双11”打折宣传就是“开红灯、响铃声”,而物品的降价就是“狗的食物”,这几年来不断出现的将“双11”打折宣传与物品的降价相结合,惹得很多人看到“双11”打折的宣传,就忍不住“开始分泌唾液”,即已经做好了整装待发准备抢购的准备了。
这是商家的成功,让我们成为了巴甫洛夫的狗,只要响铃我们就流口水,只要打出“双11”我们就觉得自己要捡到便宜了。
要买就买摸得着的陈家婆婆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不怎么合群,儿媳约她一起去市场,她也不去。每次见儿媳妇在网上买东西都会唠叨:“网上没好货,还不如我去市场买,也就二三十”。儿媳妇拿着自己买的好东西,说是什么的大牌子跟她理论,她不言语,待下次儿媳网购后依旧唠叨:“网上没好货,只有自己用手摸过的东西才靠得住。”
买东西过于小心谨慎或是抑郁质年纪比较大的人不是很容易接受仅凭几张图片或者别人在网上打的几个字,就相信那个东西是好东西,即使再便宜,也不愿意买回家,在他们看了,哪怕只要一元钱,如果不合适,那也是浪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宇寰说,毕竟,六七十岁了,没接触过的新鲜事物,马上让他们接受很难。可如果是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还那么慢,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性格有问题了。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四大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多血质的人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黏液质的人稳重,考虑问题全面,但如果考察清楚后还是能接受的。
可如果你是抑郁质的人,为人小心谨慎,也不太愿意跟人沟通,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就需要锻炼自己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要不,不仅便捷的生活你跟不上,你的性格特点还会影响你与人沟通。像陈家婆婆,与人交往不合群,买东西很谨慎,就可能是抑郁质的人,需要家人多些耐心陪伴。
买好货就选外国货“呀,你给孩子买奶粉怎么买国产的,现在海购多方便呀,你也不怕给孩子弄个三氯氰胺什么的,你可是亲妈好吧!”被同事这么一说,刚做了孩子妈的小杨也觉得自己是不是买错了。上网一查,果然,各大网站都有海购的服务,同事还热心的说,自己有朋友在香港、韩国,都可以帮忙买,帮忙邮寄,很方便,也很安全。
电影电视剧在牵着你的鼻子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永琴表示,“外国的月亮圆”心理,在我们周围一直都有,以前是我们对国外的信息了解的太少,想当然地以为那是个物资丰富,遍地黄金的地方。可现在为什么我们又开始如此热爱外国产品,尤其是欧美日韩消费品呢?
除了各种安全事件频频在媒体曝光,让我们担心本土产品不够安全外,更多的是国外品牌隐含的身份认同及富有的象征,这要归功于多年欧美日韩国家借助电影、电视、动漫等文化产品做的宣传推广。
“你看人家用起来好方便,我就想要个那样的。”很多人甚至会按照电影、电视剧里的那个东西去找来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还有些富裕的人,或者认为自己是富裕的人,倾向于购买外国产品,并以此作为其身份和富有的象征,比如珠宝、化妆品、包、服装等。
我们总是喜新厌旧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买了一件新T恤,然后开始嫌弃你难看的旧裤子。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有篇著名的论文叫做《与旧睡袍别离的忏悔》。讲的是在他的小公寓里,狄德罗都穿着他那破旧的睡袍的,直到一天他的朋友送了他一件漂亮的深红色睡袍。狄德罗很喜欢它,但发现新睡袍和他廉价的旧家具格格不入。于是,他把草椅换成了皮椅,又换掉了书桌和墙上的贴图。之后,又开始换掉他的日常服——结果,狄德罗负债累累而郁郁不乐,只好打工来继续供养他漂亮的房子。他原本是物质的主人,后来却变成了一件睡袍的奴隶。
狄德罗效应在作祟根据社会学家的说法,完全体验狄德罗效应,要从定义你的家当开始。不幸的是,我们已经这么做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随手挑一件衣服,或者坐在一件家具上,然后开始想“不,这烂玩意配不上我。”为什么会这样呢?不管是衣服还是家具,分明都只是一个普通的物件啊。
但消费可不是这样作用的。哪怕是穿着最随便的人也会用穿的衣服来传达“我是谁”的信息。我们用所拥有的东西定义自己。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不会只想要高品质。事实上,很多人拒绝高品质。我们想要的是统一,是呈现出一个连续的整体。这对于很多想让我们买东西的商家来说是个大问题。不管他们提供的产品有多好,只要消费者认为这个产品是在自己平日生活穿着的整体之外的,他们就会拒绝购买;而另一方面,一旦我们有了个特别好的、与现有家当不统一的东西,我们就会非常暴怒地“重建自己”。要么把“奢侈品”扔掉,要么升级自己。当然结果是,很少有人会把好东西扔掉。大多数人都会开始更换其他生活用品,这会花掉一大笔钱。
买一件奢侈品,怎么最后就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根据研究,关键是人们并不是简单的把这当做一次购买,而是把它看作一次“替换”。你不是买了个皂液器,而是把原来浴室里肮脏的旧肥皂换成了好看高效的皂液器。你意识到这种事情也可以发生在一整套东西上吗?相同的情况对浴帘也适用。你不是买了双新鞋,而是把旧鞋换了一套更简单省时的装备——然后你又把牛仔裤换成了好看的裙子和便裤。我们今天买的许多东西都是为了构建一种完整生活方式的尝试品。人们不仅是在买奢侈品,而是在购买更好的自己。这就带来了回头客。
营销学教授提醒:不要饿着肚子逛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的徐静(AlisonJingXu)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过一个研究结论,人在饥饿状态下更容易产生购买行为。
“根据生物学的解释,当人体缺乏食物供给的时候,胃部就会分泌一种名为‘ghrelin’的激素,它能够作用于大脑正中前额叶皮质,这个区域与动机和奖励相关,因此能促使人寻找食物,来满足身体的卡路里需求。”徐静教授认为,这个机制产生了溢出效应,让人对食物以外的其他东西也充满渴望。欲望一旦被勾起,就会超出它最初的界限,无论是食物还是其他,无论是不是需要付钱。
“如果空着肚子去购物,很可能会花掉比计划中更多的钱。这个警告对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如今移动终端无处不在,所有人只要动动指头,钱包就会变扁。”徐静教授说。
她还提醒,饥饿与购物欲的关联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最近正在垂涎某种奢侈品,也有可能因此食量大增。
买买买也不全是错:花钱能平复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小童说,我们把钱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当我们花钱时等价于消费掉自己另外的私有物(情绪)一般,花了钱,情绪也就往下降了降。高兴的不那么高兴了,伤心的不那么伤心了。当然,也可能是购物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个时间足够让情绪平复些,即使不能完全平复,也可以不是在情绪刚开始的应激状态下了,我们也就会感觉好受些了。
所以,如果你想买一样东西很久了,还没下定决心买,那么,不妨将这个东西留着在自己感觉很难受的时候去买,那样既买到了自己心仪的东西,又能帮助自己平复情绪。当然,心情不好,到超市买点自己喜欢吃的小点心,或者给自己选一份礼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新闻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