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质量指数”是指一个国家能够给即将去世的患者提供姑息治疗的质量,即患者离世前的生活质量。确切地说,就是当患者所患疾病无法治愈时,医生可通过调节治疗手段,并辅以心理、生活上的帮助,让患者减轻痛苦,以更积极和快乐的状态走完最后的旅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通过姑息治疗,可缓解90%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中身体、社会心理和精神问题,因此,姑息治疗属于一种“人道主义医疗”。
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姑息治疗等同于安乐死和临终关怀。但姑息治疗并不是放弃治疗,而是全面地评估一个人的疾病状况,“如果没有办法让癌症患者痊愈,那就让他们像其他慢病患者一样正常生活甚至工作,这样也是有意义的。”北京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主任刘巍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传统治疗过程中,家属和医护工作者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延长患者地生存期,但因为缺乏系统和专业的姑息指导和帮助,在疾病的终末期,患者有时难以做到从容的离世,因而家属有时要承担很多内心地煎熬。刘巍说,很多癌症患者在生命的后期治疗与否,怎么治疗都是家属说了算,医生施救的早已不是患者本人,而更像是为患者家属“尽孝心”。更重要的是终末期强化的治疗,很可能会让患者身体更加虚弱,甚至难以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曾经有位乳腺癌晚期患者,身体状况很不好,已经吃不下饭了,在采取姑息治疗一周后,又可以进食,甚至出院回家了。虽然最终她还是离开了,但据她的孩子反映,‘母亲走的很从容’,且生存期比预期的长了8周。”
美国一项早期研究发现,肺癌的中晚期患者,采用姑息治疗,平均可以有效延长2.7个月的生存期。由于姑息治疗是从患者的治疗、心理状态、生活关怀等方面全面介入的,因此患者、家属和医生的交流更多,彼此间的误会更少,医患关系也更融洽。
此外,姑息治疗不是到患者离世就结束了,很多时候还会对患者家属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感受和现状,通过他们的反馈,完善姑息治疗的手段,这对家属内心的修复也有积极的意义。
刘巍解释道,虽然姑息治疗有不少好处,但由于大众不甚了解,再加之它与我们传统文化有些抵触,因此前期工作开展起来较难。“目前长期在我们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还不多,有一位20多岁的肝癌晚期患者,在与我充分沟通后,决定选择这里接受治疗,他觉得这里的医护更懂他,治疗效果更好。”
英国之所以在这一指数上得到全球认可,与其长期的推广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有着直接关系。具体实施上,他们的治疗方法包括以口服和注射药物减轻生理痛苦,并同时提供心理上的治疗安抚。专业医护从业人员、心理辅导师、社工和志愿者都会参与其中并提供必要护理。
为便于老年人群获得更优质廉价的姑息关护,英国政府还将姑息疗法纳入医保,并通过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免费或公费医疗服务。患者也可通过慈善机构、当地社区获得本地姑息关护服务。
除此之外,英国的高校也被鼓励投入更多精力研究姑息治疗,如兰卡斯特大学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均在2011年获得400万欧元用以培养国家研究人员。反观我国,要想让姑息治疗更好地发展,社会推广、学科研究和国家的支持,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