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表明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人会无意识地将无害的东西当做威胁对待,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焦虑。这一发现被发表在上周的《当代生物学》上。
心理学家们承认临床焦虑有多种不同形式,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广泛性焦虑障碍(GAD),这类患者常常会对一般人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东西感到忧心忡忡。有些研究已表明焦虑性障碍也许源自过分概括这种过程。
在过分概括中,大脑会将安全和不安全的东西都放在一起并将它们都贴上不安全的标签。处于这种原因,研究人员们也将它称作“宁可事先谨慎有余,不要事后追悔莫及”的方法。我们的大脑天生会更加关注我们周围的负面和威胁信息。如果焦虑之人认为他们周围的世界有更多威胁,那么他们一直感到担忧也说得过去了。
为了了解过度概括是否涉入其中,研究人员们征集了28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和16名没有焦虑症的人,并将他们带到了实验室。实验分为训练和测试两部分。在训练阶段,研究参与者们需学会区分三种不同的声音。每种声音都代表着不同的结果:按下按钮可让他们赢钱(用积极的语调说出来)、输钱(用消极的语调说出来)或者什么都得不到(中立的语调)。
在实验第二阶段,研究人员们给参与者们播放了15种不同的声音,并让他们在认出训练阶段中听到的声音之后按下按钮。如果他们猜对了,那么他们将赢得金钱;但如果他们猜错了,研究人员们反而会从他们那里拿钱。
在担心失去金钱的情况下,每个人应该采取的最佳策略是保守地不按任何按钮,因为有可能所有的音频都是新的。但焦虑的参与者更加冒险,他们认为他们之前听过了这些不熟悉的音频。训练阶段的赢钱和输钱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过度将新信息概括为相关信息。
研究人员们在测试阶段还利用了大脑扫描仪。他们发现焦虑之人和不焦虑的人大脑之间有着明显差异。焦虑之人在剖析新信息的时候,大脑多个区域都被激活,包括杏仁核这个与恐惧和担忧有关的区域。
研究的共同作者Rony Paz表示:“我们的研究显示有情绪体验的焦虑症病人,在实验结束后,他们大脑回路被诱发出来的可塑性依旧存在。这种可塑性变化发生在随后能对新刺激做出回应的初级回路中,导致病人无法区分新刺激和他们曾经体验过的刺激。也因此,焦虑症病人能在情绪上最新刺激做出回应,促使他们对明显不相干的新刺激焦虑不已。重要的是,他们无法控制这一点,就好像它是一种无法区分的感知能力一样。”
Paz指出在危险的情况下,这种与焦虑相关的超警觉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环境都不危险。他说:“焦虑特质完全正常甚至是有利的进化。一次情感事件(有时就连未成年人也无法幸免)引发的大脑变化,也许会导致成熟的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