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也许就是其他人本身,至少对聪明人来说是这样。
这是英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的观点。来自伦敦经济学院的进化心理学家Satoshi Kanazawa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Norman Li在探寻是什么让人们生活幸福时,认为我们祖先的采集狩猎生活方式形成了我们如今幸福的基础。
他们利用所谓的“幸福的草原理论”来解释一项涵盖了1.5万名18-28岁成年人的调查结果。
首先,他们发现人们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密集程度上升而下降。其次,他们发现一个人与朋友之间的社交越多,他就越幸福。唯一的大例外是聪明人,在他们身上这些关系会减弱甚至逆转。
当聪明人花越多时间与朋友相聚,他们就越不开心。他们根据众多幸福研究制出以下“城乡幸福梯度”表,图表显示住在乡下和小镇上的人比住在城市郊区的人更幸福,而住在郊区的人比那些住在小型中心城市的人幸福,后者又比那些住在大型中心城市的人幸福。
对于一般人而言,与朋友和家人之间的联系是幸福的基础组成部分,但为何这样的关系却无法令聪明人幸福呢?
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人员Carol Graham表示因为聪明人更加专注于其它的长期目标。想一想你身边的聪明人吧,他们要么是试着治愈癌症的医生要么是试图保护最脆弱之人的人权律师,频繁的社会交往会淡化他们对这些目标的追求,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幸福带来负面影响。
Kanazawa 和 Li解释道:“我们那些以采集狩猎为生的祖先,大多生活在150人左右聚集的社区里。在这样的设定下,频繁地与好朋友交往对生存和两性繁殖均有益。”如今的我们依旧是社交动物。
但在那之后,人类的典型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改变,有可能我们的生理并没有跟上这种急剧变化。也因此,我们的大脑身体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比如,你听说过古方饮食,但你想要那种古时的幸福吗?
在Kanazawa 和 Li看来,更聪明的人也许更擅长处理现代生活给予我们的新挑战。因此住在人口密集的区域给他们的幸福度带来的影响更小。同样,更聪明的人也许将老旧的采集狩猎社交网络抛弃得更加彻底,当他们拥有崇高抱负之时尤为如此。
需要记住的是,这只是Kanazawa 和 Li提出的猜想。近几年来,古式理论受到了猛烈抨击。虽然Kanazawa 和 Li关于人口密度、社交和幸福度的调查引起的争议相对较少,但他们的研究有一个潜在瑕疵,那就是参与者的幸福度来自于他们自己的说法,且研究没有考虑参与者的体验幸福(你昨天笑了多少次?你生气了多少次等等)。这两种问题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幸福观。
不过Kanazawa 和 Li认为他们的草原幸福理论是一种通用理论,衡量标准并不会给结果带来影响。Kanazawa并非第一次面临这样的争论,他曾因一篇探讨黑人女性为何没有其他人种的女性受欢迎的博文而受到讨伐,他说:“我只解释自然规律;我不会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