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简介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其中以血红蛋白的降低最为重要。
国内诊断成年人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为:成年男性lt:130g/L,成年女性lt:120g/L,孕妇lt:100g/L。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等,严重时出现黑朦、晕厥。
贫血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现象,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如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可以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如肿瘤、感染、白血病等均可表现贫血。所以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
病因
1、造血原料不足:铁缺乏(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血细胞形态改变。
3、人体的造血机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机能降低)。
4、红细胞过多的破坏或损失。
临床上贫血分类:1、根据红细胞形态大小: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2、根据把贫血分为三大类: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1)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又可分为:造血原料缺乏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骨髓抑制。
①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多见于胃肠慢性疾患、月经过多等病人。
②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
③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引起造血组织功能减退或衰竭导致血细胞减少。不仅红细胞减少,而且,白细胞、血小板也减少。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
(2)溶血性贫血即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贫血、蚕豆病等。
(3)失血性贫血则是由于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
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以确诊有无贫血及贫血严重程度,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2、骨髓检查:可以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
危害
1、贫血及造血功能不齐引起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低下,在生理上甚至出现老年化的病状,头发过早的白,皮肤枯燥,出现雀斑等。
2、贫血患者往往有心跳不正常、头晕、乏力、气促、心悸等症状,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症状
1、疲乏无力。
2、皮肤、粘膜苍白。
3、心血管系统:心悸、气促。
4、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嗜唾、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出现黑朦、晕厥等。
5、消化系统: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
6、泌尿生殖系统:多尿;女性月经增多或闭经;男女性欲减退。
7、其他:皮肤干枯、毛发稀疏而少光泽,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下肢浮肿、创口愈合较缓慢等。
如何预防
1、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严禁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2、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3、婴儿提倡母乳喂养。
4、积极防治各种可导致贫血的疾病,如钩虫病、痔疮、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5、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所以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抗风湿药(如保太松、消炎痛)等;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
6、平时可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
吃什么好
适宜食用1、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2、富含维生素C、叶酸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叶酸参与造血。
3、富含铁的食物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
不宜食用1、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2、忌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积极寻找病因并予以去除是治疗贫血的首要原则。应及时治疗慢性失血
病灶,如痔疮,溃疡病,月经过多,钩虫病及慢性感染灶等。
二、纠正贫血措施1、药物治疗:补充缺乏的造血物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不宜滥用药物。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巨幼细胞性贫血给予叶酸和(或)维生素 B12;雄激素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剂量维生素B6对部分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有效;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效。
2、输血:可使急性大量失血引起的贫血迅速减轻或用于纠正贫血,而慢性贫血血红蛋白在60g/L以下或有明显症状者进行输血亦能改善症状,但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3、脾切除:脾脏是破坏红细脑的重要器官,与抗体的产生有关。脾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首选脾切除术,有显著疗效。
4、骨髓移植:主要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中医辨证治疗1、脾气虚弱证: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神疲乏力,头昏、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加减。
2、气血两亏证: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肌肤干燥,肢体麻木,舌淡胖,苔薄,脉濡细。
治法:气血双补。
方用:八珍汤加味
3、肾虚精亏证: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神疲萎靡、头晕耳鸣或骨蒸潮热、盗汗。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
方用:偏阳虚者以肾气丸加减。
4.脾肾两虚证: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纳少便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形寒,肢软无力,色淡苔薄,脉沉迟。
治法:健脾温肾。
方用:四君子汤合右归丸加减。